「祂虽然为儿子,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。」
希伯来书五章 8 节
夫父何求(十二)
在希伯来书五章 8 节中,作者以一个简短的句子总结了一切:「祂虽然为儿子,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。」
三一神里的两个位格──父神与圣子之间的互动模式,由此可以彰显。父神发出命令,圣子因此遵行命令学了顺服。耶稣的顺服使祂付上生命的代价。耶稣与父神之间的关系一点也不马虎或轻率。神是很准确的神,祂明确地告诉我们祂想要我们做的事, 也期待我们照着去做。
人类的家庭也应当效法这种模式,在地上的我们,没有权利去改良在天上为我们设定的模式。
我们从希伯来书五章 8 节中看到耶稣也要学习顺服,这就意味着顺服需要被教导,而管教的意义在于教导顺服。如果连耶稣都需要降服在神的管教之下,何况我们和我们所宝贝却不完美的儿女!
父亲如果想要成功地养育子女,就必须加以疼爱和管教 ;相反地,若要教养出不快乐、灰心的儿女,就去溺爱他们,也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,想做什么就任凭他们。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旦到了成年,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就会像面对父母时一样。但在成人世界里不能够玩这种予取予求的游戏!生活的本质其实是辛苦的,甚至会愈来愈苦。我观察到那些从小就娇生惯养的人,在成人生活中都经历了相当程度的艰难。
溺爱儿女并非好事。其实,这可能表示父母有怠惰、疏于管教的倾向。纵容儿女总是比管教他们轻松。
最不快乐的儿女,往往是由于生命中缺乏管教。他们也是最没安全感的人。因为,唯有界线能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。
我记得我们非裔的女儿洁丝卡在十六岁时,遇到青少年普遍都会经历到的困扰。尽管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,还是会想去做某些愚昧错误的行为。
她问道 :「我可以去做吗?你会答应我吗?」我说 :「不,我不答应,因为这对你不好。」
我想洁丝卡可能会难过,但她反而因着我为她设定界线而松了一口气。她没有能力为自己设定界线,但她很感激我这么做。
父母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,对孩子来说并不公平,尤其是在今日失序混乱、没有界线的社会里。父母应当为孩子设定简单、可行的界线,在一般情况下,他们也该解释给孩子听 :「我们为什么不看某某电视节目?」,「因为它会使你学坏,鼓励你去做对你有害的事。」
但也有些规定是不需要向孩子解释太多的,父母在回答孩子的疑问时只要说 :「因为爸爸、妈妈这样说过」就可以,毕竟孩子还无法理解太复杂的原则。我们的天父所设定的某些法则,有时也会让人无法理解。例如,大多数的以色列人可能无法理解, 神为何在利末记第十一章设下这么多的饮食规条。但神仍期待他们去遵守!
在我们子女的成长过程中,我和利迪亚会要求她们背诵撒母耳记上十五章 22 节 :「听命胜于献祭 ;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。」多年之后,我发现她们其中也有人用相同的经文教导自己的子女, 这真是有趣。
我们在下一章中要以创世记里两个父亲的经历作为对比,继续探讨为人父的职分。
11.两个父亲的画像
在亚伯拉罕的生命中有一个关键人物,就是他的侄子罗得。这两个人一同经历了许多大事。无疑地,罗得观察到神与亚伯拉罕的关系,因此他自己也与主有了个人的关系。然而,时候到了,这两个人不得不分开,【那地容不下他们 ;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, 使他们不能同居。】(创世记十三章 6 节)
亚伯拉罕让罗得挑选他想去的地方。两人分开的行动表明了他们不同的决定,也就是不同的异象。
亚伯拉罕的异象超越了时空,跨入永恒的未来 :「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。」(希伯来书十一章 10 节)
亚伯拉罕将其眼目定睛在永恒的归属上,并且依此做出人生的抉择。
但罗得的眼光并没有超越他当时的环境 :「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,直到琐珥,都是滋润的, 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、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, 也像埃及地。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,往东迁移 ; 他们就彼此分离了。埃布尔兰住在迦南地,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,渐渐挪移帐棚,直到所多玛。」(创世记十三章 10 ~ 12 节)
圣经接着在下一节,附带加上一句话作为补充 :「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。」(创世记十三章 13 节)
罗得的看见决定他的道路。他无法抗拒所多玛的富裕生活和肥沃地土,并对所多玛人的罪恶和败坏视而不见。
几年后,神差遣两位天使去到所多玛,宣告神即将对那个城市施行审判。那时候的罗得不再只是从远处观望所多玛而已,他已经住进了那城,而且是「坐在所多玛城门口」(创世记十九章 1 节)。这意味着罗得在所多玛的居民中拥有一定程度的权柄。尽管他并没有随从所多玛人的恶行,但他确实已经生活在所多玛人中间。
天使警告罗得,要快快把家人聚在一处,「无论是女婿是儿女, 和这城中一切属你的人」(创世记十九章 12 节),并要罗得在该城被毁灭之前带着他们一同离开。
「罗得就出去,告诉娶了他女儿的女婿们说 :『你们起来离开这地方,因为耶和华要毁灭这城。』他女婿们却以为他说的是戏言。」(第 14 节)
由于罗得的女婿们认为神的审判这个说法听起来荒唐,罗得最后只好劝服他的妻子和两个未婚的女儿与他同行。即使是出到城外,罗得的妻子仍然不舍地回头看她所留下的一切,于是她当场变成一根盐柱。
后来,我想象罗得从逃难的山上往下观望已成废墟的所多玛, 以及那根妻子所变成的盐柱时,他也许会说 :「我带了全家人去到所多玛,但随我出来的仅剩我这两个女儿。」(我们可能也注意到,她们后来做了与父亲乱伦的恶事。)
当罗得意识到他有失父职的时候,他被沉重的罪疚感压得喘不过气来吗?圣经中并没有给我们答案。如果你是父亲,我建议你花一两分钟想象自己就是罗得。你也许会懊悔地说 :「倘若我能作出不同的选择,该有多好!倘若我与亚伯拉罕住得靠近一点, 该有多好!」
现在,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重要的问题 :我为自己家人立下了什么样的榜样呢?我有没有让他们按永恒的目的和永恒的标准去生活呢?还是,我会为了物质的生活和世俗的成功而妥协?
亚伯拉罕和罗得这两个男人各自有一个看见。亚伯拉罕的异象是专注在一座荣耀永恒的城,是神为全心跟随祂的仆人所预备的 ;罗得的异象只是看重物质的财富和属地城市的繁荣,这使得他不能看到所多玛的罪恶。每个男人的异象不但决定了他自己人生的道路,也决定了他全家人的命运。
过了许多世纪之后的今天,这个原则依然真实 :「父亲会将一生的异象传递给他的全家。」因此,每个父亲都应当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 :「我传递给全家人的异象是什么?我是否与我的家人分享永恒的价值观,这些价值观是否会引导他们一生事奉耶稣基督?或者,我只是关注属世的成就、事业、物质享受、经济宽裕、社会地位?」
我曾经听过一位著名的宣教学院院长的演讲,会将子女送进那所学院的父母都是基督徒,但那位院长说 :「我总会在学生入学注册时个别地问他们 :『当你的父母把你送进这间学院时,他们是否与你谈过未来的人生方向?他们是不是希望你成为耶稣基督忠心的仆人?』」
那位院长接着说 :「到目前为止,我的学生中还没有一个回答说 :『是的。』」,如果你的儿女在那间学院入学注册,你想他们又会如何回答?
注:引用歌曲版权归原著者。
曲|詞:慕主音樂 FRMM Music
(注:本篇中歌曲版权属于词曲作者,是由Wei Chang演唱。目的只作教会团契敬拜赞美使用,请勿随意下载,我们尊重歌曲版权,如有任何疑问,请电邮指正,24小时内删除。)
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,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…
——哈巴谷书2:14